关爱留学

关爱留学 > 德国留学 > 留德生活 >

这里没有“高考”

 

经常有朋友问,德国的大学是哪一所?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海德堡大学、亚琛工大各有各的长处,你很难一言以蔽之,说哪所大学在德国排第一。即使是德国媒体制作的大学排行榜,也是以专业作为标准来排名的,综合排名并没有多少人看重。这,才是德国的高等教育现实。

 

作为传统欧洲大陆高等教育系统的代表,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其入学制度,都和国人所熟悉的英美系的架构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这里没有“高考”,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度都是近年来才逐渐普及的;大学执行的是彻底的学分制,也就是说个人完成学业的年限可以自行掌握;大学里多大年纪的人都有,拖家带口抱着孩子读大学的也不在少数;德国大学执行宽进严出制度,各所大学的毕业率在30%至50%之间,无论是德国人还是外国人,对这样的实际毕业率都有点惨不忍睹的感觉。

 

而这一切,都和一般国人概念中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

 

德国并没有“高考”这回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入大学就是件容易的事情。每年想要进入知名大学王牌专业的学生们,同样竞争得头破血流。由于存在医科等热门专业录取人数配额制度,德国中学生的头上同样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想要进心仪的热门专业,不仅需要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学毕业考试成绩单,还能有足够优秀的海外交流学习经验和出色的实习表现。

 

在这场高等教育竞争的另一端,德国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制,为那些不愿意从事枯燥理论学习的学生们,提供了另一条成才之路。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是国人一般理解中的职业教育,而同样是一种替代高等教育方式——无论是“双元制”与企业生产实际直接挂钩的学习,还是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培训出来的学生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接受这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具有文理中学毕业文凭或者同等学历,因此这种职业教育与我国的高专高职更为接近。

 

分水岭从五年级开始

 

要想了解德国人怎么上大学,就必须从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着眼。德国的初级教育体制就和中国有着不同,孩子6岁或7岁开始上小学,经过4年的学习之后,根据各自的成绩和学习表现,会被分入文理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九年制中学(Hauptschule)。进入文理中学的孩子,以后成为天之骄子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选择在18至19岁中学毕业后,通过难度颇大的中学毕业考,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并申请进入大学;而实科中学的学生则在16到17岁就可以毕业,其中成绩优秀的一部分人可以申请转入文理中学,从而圆自己的大学梦,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开始边培训边赚钱;而九年制中学的学生16岁就能毕业,他们理论上也存在可以转入文理中学的可能,但是由于之前的课程难度差距与文理中学实在太大,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很明显,当一个10岁的孩子读完4年级时,就要由老师和父母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甚至足以完全左右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时机。也正因为此,这种分流制度在德国受到了多方的批评。尽管从促进社会就业角度来说,这种早期分流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保证了社会各种工种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但是如此过早地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这一点令很多家长和孩子感到不满。特别是那些大器晚成,小时候特别贪玩的孩子,往往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被分入了九年制中学,就几乎再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德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败笔。

 

中学毕业考过关不容易

 

对于那些顺利渡过4年级这一关的学生来说,文理中学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几乎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会提醒只上半天课的学生(德国中学学制如此,主要课程集中在上午,下午为选修课),不要过分贪玩,13年级的中学毕业考(Abitur)不是那么容易的。

 

真正的考验,从第11年级就开始了——进入了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转而采用课程制,由学生自行选择其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时学生修习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长课程,而不再是单纯的兴趣选修,这两类课程也将对中学毕业考试造成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