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是德中友好的“民间大使”
时间:2013-03-25 17:08 来源:新浪 作者:李老师
近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会议大厅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德国留学生聚会,这是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联合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及德国教育基金会精心安排和筹备的。100多名曾在中国留学的德国人参加了聚会。大家畅谈留学中国的体会,发肺腑之言,谈真切感受。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简称DAAD)创立于1925年,是德国各大学设立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德国大学与外国大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通过大学生和科技人员的交流,促进德国与国外的学术合作。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各项资助计划面向世界,即通过个人奖学金方式资助本国学生去国外留学或邀请外国学生到德国学习,进行双边大学交流和短期培训,实现研究、教学和大学求学等方面的个性化人才培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机构就与中国教育部合作,积极致力于德中之间的教育交流。中德建交后的1973年,当时有三位德国DAAD奖学金生作为第一批交流学生来到北京。1974年,第一批中国学生在DAAD的资助下前往德国。如今DAAD每年资助近4000名德国和中国学生、学者到对方国家交流学习。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念平在致词中谈到,中德两国留学人员在推动经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开展公共外交、增进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和促进中德关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千名在对方国家生活过的学生向本国的同胞介绍对方国家。中德两国越来越密切的往来需要这样的人。DAAD负责人克鲁图斯发表讲话谈到,中国留学生把中国人向上好学、自律包容、团结友爱的风貌传达给德国民众。同时,他们深入了解德国当地的社会文化,发挥了德中友好使者的作用,是德中友谊的桥梁。 在中国留过学的德国人纷纷走到台上,声情并貌地讲述留学中国的体会。一位德国学生谈到,他在中国学习的一年时间里,凭借其好奇、耐心和倾听,懂得了是什么形成了对方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社会架构以及两国之间不同之所在。对于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德国媒体往往没有充分了解就妄下结论,而去过中国的留学生则懂得如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女学生卡特琳娜对中国留学的体会是,当德国学生在中国看见现实与早先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式的教义不相符合的时候,他们开始修正和改变了原先的看法。一个德国学生激动地谈到,汉语是他生活的转折点,并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现在他的生活和中国息息相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扩大了他的视野,也拓宽了他未来发展的道路,汉语已成为他的第二母语,中国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大多数德国留学生认为,中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能使他们大有所为。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姜锋公参感慨地对记者说,广大德国留学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介绍给身边的德国人,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从而减少两国青年之间的隔阂与误解。如果每一位德国留学生都能影响自己周边的德国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通过留学生交流我们将赢得更多的朋友。 (责任编辑: ) |
- 上一篇:DIY申请和关爱代办优劣势对比
- 下一篇:2013限制性专业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