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作者: 更新时间:2013-02-01 点击数:

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不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科技创新体系

“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其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

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高端制造”。

二、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1. 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

2. 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

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三、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在德国可参加的培训职业多大350多种,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