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乐匠——创造德国交响乐在全世界不朽的功勋

作者: 更新时间:2013-10-18 点击数:

爱尔兰诗人、讽刺作家和犀利的文化批评家Ge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在世时曾主张在伦敦附近里希蒙德的高地上,以拜罗伊特为模板建造一处节日剧院,而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英国人可以就此在音乐上赶上德国人的成就,他更多是主张建立英国的拜罗伊特,因为他厌恶莱茵河左岸的铁路,认为德国饮食完全难以下咽。

当时英联邦的饮食是否当真比上法兰肯的要好,查塔姆或者大东铁路是否真比德国铁路更豪华,以至于Shaw乐得嘲讽德国铁路“是颠簸的垃圾箱串成的链子”,在此都按下不论。Shaw的母亲是一位歌手兼瓦格纳的崇拜者,他本人也弹得一手好钢琴,还经常以Corno di Bassetto(巴赛特管)的笔名发表大肆攻击性的乐评,吓坏了自己的同胞,可是对于演绎到位的德国音乐,他从不说三道四。

另一位知名艺术家也是音乐国度德国的无限仰慕者:法国作曲家Hector Berlioz(柏辽兹),他在作品《音乐城(Euphonia)》中描绘了邻国的精彩画卷,在这里,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演奏某种乐器,每个成人多少都跟音乐有点关系,警察的任务就是敦促保持这样的局面。Shaw和Berlioz 对于德国音乐生活的推崇有点离谱,也许他们这种表述是对本国音乐现实发出的有意识挑衅和激励。不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德国基本上都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国度,其文化基础设施举世无双,突出的例子是德国目前有131家交响乐团和歌剧团,其密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也反映出无数个德意志小邦和贵族宫廷的历史。

许多管弦乐团都是在16- 18世纪的德国贵族宫廷形成的,最古老的是1502年由乡村伯爵Wilhelm II. (威廉二世)成立的今天的黑森卡塞尔国立剧院。一些历史悠久的剧院是这其中的翘楚,例如萨克森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魏玛国立管弦乐团和梅克伦堡什未林国立管弦乐团。继宫廷和教会接连成立管弦乐团之后,从18- 20世纪,市民管弦乐团文化蓬勃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及二战之后,又通过东西部的广播电台管弦乐团以及其他的地方和国立管弦乐团得到了补充。

不过,1990年的两德统一是一个明显的间歇。如果说统一自然而然带来了管弦乐团和剧院绝对数字的增加,那么在其后的巩固期内就出现了管弦乐团的大量合并、缩小甚至是解散,而这些变化并非总是出于合理原因或者是有益于地方。尽管如此,德国管弦乐团的格局还是令人惊叹,尤其要考虑到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文化管弦乐团都位于德国。而德国的音乐基础设施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里有131家音乐团体,83家音乐剧院,此外还建立起了密集的教育网络,包括922所音乐学校(约100万名学生和3.7万名教师),27所音乐学院,5所教会音乐学院,无数全科高校、师范学院和应用科学大学。这些教育机构在国外也广受欢迎,2011-2012年冬季学期德国高校有30639名学生就读音乐类专业,其中有7654人来自其他国家,占比25%。

德国在未来的音乐人当中如此受欢迎,但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大型交响乐团和歌剧院,这些机构人员编制固定,通过劳资合同得到保障。美国、亚洲或南美音乐人来德国不仅是因为较容易入学音乐学院或者进入管弦乐团,也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里的音乐氛围有吸引力,这种难以定义的、由普遍的文化传统意识和专门的音乐受众形成的氛围,这个由国家、城市、教会和私人音乐组织编制而成的密集网络,在这个联邦制国家中音乐行业的勃勃生机,其文化上仍旧表现出建立了关税同盟以后的特点:音乐商品得以畅通无阻,但每个地方自行生产。这一点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活动的数量中同时也包含了品质,因为音乐基础面越广,基础越牢固,这座文化金字塔的顶端也就越稳定。德国文化管弦乐团吸引了如此多的著名国际指挥家,德国管弦乐团文化享誉全球,也就不足为奇了。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柏林国立乐团、班贝克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这六家乐团的成就不仅是在德国,它们都是由外国人执掌:Simon Rattle(西蒙·拉特尔)、Mariss Jansons(马里斯·扬颂斯)、Riccardo Chailly(里卡多·夏伊)、 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Jonathan Nott(乔纳森·诺特)、 Lorin Maazel(洛林·马泽尔)。与此相反,许多德国指挥家也担任从克利夫兰、纽约到巴黎、布拉格和东京的国际性音乐团体的主要职位,或者率领德国乐团获得国际声誉:Christoph Eschenbach(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Christoph von Dohnányi(克里斯托夫·冯·多纳尼)、 Kurt Masur(库特·马祖尔)、Gerd Albrecht(格尔德·阿尔布雷希特)、Manfred Honeck(曼弗雷德·霍內克)、Markus Stenz(马库斯·施坦茨)、Matthias Pintscher(马蒂亚斯·平彻),当然还有Christian Thielemann(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他担任萨克森德累斯顿国立乐团首席指挥,在拜罗伊特拥有重要地位,也许是目前在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德国指挥家。

撇开所有的音乐传统和独一无二的文化格局不谈,也许恰恰是在音乐界,不应该过高估计国家的因素,因为音乐界的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的:美国的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是欧洲人;日本女钢琴家,在费城师从波兰人;德国乐队指挥,在休斯敦磨练技艺,率领法国乐团走向世界领先;英国的低音管手,在维也纳师从奥地利籍克罗地亚人,在加拿大谋生;以色列双簧管吹奏者,在布达佩斯从业;芬兰管弦乐团教师,向洛杉矶爱乐乐团传授如何演奏好莱坞老电影的音乐;格鲁吉亚低音演奏手,在意大利剧院引领风骚。最后还有:卢森堡管弦乐团,来自20个国家的音乐人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演奏,这一点总是让外行吓一跳。如果说有哪种行业中从业者的国籍、流派的所在地、团体的种族构成和所产生产品的来源不发挥根本性的作用,它就是音乐。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