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阿拉伯现状

作者: 更新时间:2010-12-22 点击数:

        由于阿拉伯各国油气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而随着中阿互利交流事业的不断扩大,掌握阿拉伯国家语言、理解阿拉伯文化的人才逐年紧俏。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股留学阿拉伯国家的热潮。

 

  据阿盟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各阿拉伯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约在300人左右,主要是集中在埃及开罗大学、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约旦安曼大学、也门萨那大学、利比亚加尤尼斯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突尼斯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阿联酋艾因大学和伊拉克巴格达大学。其中,尤以埃及开罗大学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备受中国留学生喜爱。

 

  我国向阿拉伯国家派遣留学生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派遣的留学生大多就读于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文学院,主修阿拉伯语言和文学。时隔40多年后的今天,按照我国与叙利亚教育部共同签署的留学生互派工作协议,仍每年向叙利亚派谴10名留学生。此外,我国驻叙使馆文化处也为他们创造了许多实践机会,如组织中国留学生参加使馆在叙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文化周活动等。1999715日至815日,我国驻叙使馆举办了“了解中国,2000年相约中国”的知识竞赛。这一活动受到中国留叙学生积极而热烈的响应。

 

  近些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自费赴叙留学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无论与其他国家自费赴叙留学人数相比,还是与中国公派赴叙留学人数相比,都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据叙利亚教育部统计:自1989年起至今,已有100多名年龄不等、男性居多的中国自费留学生到叙利亚学习。他们大多来自甘肃、内蒙、陕西、云南、宁夏、新疆、河北、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信奉伊斯兰教,多集中在艾布努尔学院、法塔哈学院、大马士革大学语言中心等高校,学习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义。少部分留学生在大马士革大学、拉塔基亚大学学习 阿拉伯语 言文学。在这些自费生中,有些来叙前曾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大专院校、伊斯兰教经学院接受过阿拉伯语培训 ;而有些人入学时,连一句阿语也不懂,但是,当几年的留学生涯结束时,他们的阿拉伯语口译、笔译水平竟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埃及也是我国最早向阿拉伯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国家之一。其中最负盛名的院校当属开罗大学。开罗大学位于埃及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被誉为伊斯兰世界的教育福地和阿拉伯语言学的摇篮。从古至今,她不仅为埃及和伊斯兰世界培育了大批英才,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阿拉伯语专门人才。特别是1949年我国建国后,开罗大学为我国培养的阿拉伯语专门人才已桃李满天下,遍布中国外交、经贸、文教、卫生、民族和宗教等各个领域。其中的佼佼者有: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外交学院院长的杨福昌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前副校长余章荣教授,北京大学前东语系主任陈嘉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约旦哈希姆王国皇家伊斯兰思想研究院(皇家学会)通讯院士朱威烈教授。另外,我国常驻阿拉伯各国使领馆中的大使、参赞,也都曾沐浴过开罗大学的雨露春风。

 

  埃及另一所为我国培养了较多留学人才的高校是爱兹哈尔大学。早在1931年,中国首批留埃学生团就长途跋涉赴爱兹哈尔大学学习,后来他们均成为我国最优秀的阿拉伯历史、文学、语言专家和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马坚先生(已故)、阿拉伯语言学教授刘麟瑞先生(已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纳忠先生。近些年,随着中埃两国伊斯兰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赴爱兹哈尔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逐年扩大,目前已达40余人。

 

  爱兹哈尔大学的规模十分庞大,仅学院就有50所,如伊斯兰法学院、伊斯兰宣教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农学院等。此外,还有上千所附属中、小学。这些学院和附属中、小学分散在埃及各地,除首都开罗外,还设在亚历山大、坦塔、扎加济格、达班埃特、艾斯尤特等省市。目前,爱兹哈尔大学共有学生20余万。

 

  埃及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爱兹哈尔大学学生的住宿问题。该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建有留学生城。留学生城共有32幢学生楼,城内有行政指挥中心和清真寺、邮电局、澡堂、洗衣房、理发馆、餐馆、日用百货商店、健身房、图书馆等,如同一座功能齐全的小城市。

 

  留学生城内共有3000多名外国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肤色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语言论:有英语 、法语、葡萄牙语、朝鲜语、乌尔都语、俄语、汉语等。虽说留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国,肤色、国籍、生活习惯迥异,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习知识,相互间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