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法国名人——周恩来和邓小平
时间:2011-12-08 10: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马老师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到法国留学?究竟有什么可学的?我心里有些想法,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述。现在,跟随着名人的足迹,我们也许可以找寻到这个答案:中国人留学法国究竟能够学到些什么?
政治家的求学路——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9月。(22岁——26岁)
居住城市:巴黎及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留学故事: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中国青年目睹了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纷纷前往欧洲、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号邮船驶往法国。在巴黎公社的诞生地,在《国际歌》的故乡,大鸾翔宇点燃了信仰的圣火,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对于西方国家的富强,一些中国先进分子长期以来把它看作中国仿效的榜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社会危机的广泛爆发,不能不使更多的人觉得这条旧路子难以再走下去,需要改弦易辙,代之以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面对欧洲正流行着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究竟哪一种学说才是科学的,才是能够正确地指引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道路?年轻的周恩来正在严肃地思考着。在法国的周恩来,这时在经济上不太吃紧。他在学习法文之余,常常进行社会调查,晚上通宵达旦地给《益世报》撰写通讯,有时翻译一些稿子,能够赚一些稿费。严修按期给他寄钱,使周恩来维持生活和求学的费用有了着落。周恩来对学习和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平时出门,近距离的总是步行。他行动敏捷,走路很快。远距离的,乘地道火车,常把皮包放在膝盖上,利用这个时间来写信或读书。
政治家的求学路——邓小平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与孙中山、毛泽东并列,是20世纪站在中国历史潮头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位伟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0月至1926年1月
居住城市:马赛、诺曼底、里昂等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他还作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留学故事: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为维持生计而两度艰苦劳作的制鞋车间,是一间面积2206平方米的非同一般的厂房,是这座占地3.5公顷的厂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间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厂房。
在这里,邓小平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新中国重要领导人的老一代革命家,并在周恩来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夏秋之际,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邓小平结束了在这里的艰苦劳作岁月后,走向巴黎,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邓小平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这段时间,对邓小平奠定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理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后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代伟人,伟大的人生道路从这里起步。话说当年,工厂向市政府提出书面报告,称生产急需人手要求招收中国工人,得到批准后,工厂招进了一批在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学子。 第一批进厂的中国青年达214名,其中有一名女青年。工厂的劳动强度和环境都极为艰苦。他们每周工作6天54小时,每小时工钱1法郎。晚上,他们在工厂对面专为中国工人搭建的简陋工棚里过夜,40多个铺位挤在一起。据《夏莱特移民史》一书介绍,中国青年工人的住宿与工作条件都不能令人满意,证据之一便是当年进厂的214名人员中,不久后便有119人辞职离去。到何处去了?到法国其他也需要劳动力的厂子里去了。邓小平除了在哈金森工厂工作外,还先后在6家法国工厂工作过。该书引用德国作家乌里·弗朗兹(Uli Franz)在其所著《邓小平传》中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他没有作为一个外国劳工在法国经受非人的生活环境,没有这段悲苦的经历,他将不可能成其为邓小平!”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邓小平也不改乐观的天性。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引用同邓小平同住一个木棚的郑超麟生前的回忆说:“晚饭后至睡觉前有2小时至3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大家闲谈、开玩笑。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这种在极为困难艰苦的状态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是邓小平最大的特点之一。《夏莱特移民史》同时指出,这些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法文原文为“工人学生”)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法文、数学、科技等知识。在蒂埃里古堡公学(Le Collège de Chateau-Thierry)就学的周恩来多次前来同他们接触。就是这些“工人学生”中,诞生了中国在国外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之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夏莱特和蒙塔尔纪是诞生中国革命伟大思想的熔炉之一,正是这些伟大思想催生了新中国!”
(责任编辑: )
- 上一篇:留学法国名人——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
- 下一篇:留学法国名人——《围城》作者钱钟书
在线报名
- 上一篇:留学法国名人——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
- 下一篇:留学法国名人——《围城》作者钱钟书
留学法国名人——周恩来和邓小平
时间:2011-12-08 10: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马老师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到法国留学?究竟有什么可学的?我心里有些想法,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述。现在,跟随着名人的足迹,我们也许可以找寻到这个答案:中国人留学法国究竟能够学到些什么?
政治家的求学路——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9月。(22岁——26岁)
居住城市:巴黎及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留学故事: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中国青年目睹了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纷纷前往欧洲、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号邮船驶往法国。在巴黎公社的诞生地,在《国际歌》的故乡,大鸾翔宇点燃了信仰的圣火,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对于西方国家的富强,一些中国先进分子长期以来把它看作中国仿效的榜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社会危机的广泛爆发,不能不使更多的人觉得这条旧路子难以再走下去,需要改弦易辙,代之以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面对欧洲正流行着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究竟哪一种学说才是科学的,才是能够正确地指引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道路?年轻的周恩来正在严肃地思考着。在法国的周恩来,这时在经济上不太吃紧。他在学习法文之余,常常进行社会调查,晚上通宵达旦地给《益世报》撰写通讯,有时翻译一些稿子,能够赚一些稿费。严修按期给他寄钱,使周恩来维持生活和求学的费用有了着落。周恩来对学习和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平时出门,近距离的总是步行。他行动敏捷,走路很快。远距离的,乘地道火车,常把皮包放在膝盖上,利用这个时间来写信或读书。
政治家的求学路——邓小平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与孙中山、毛泽东并列,是20世纪站在中国历史潮头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位伟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0月至1926年1月
居住城市:马赛、诺曼底、里昂等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他还作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留学故事: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为维持生计而两度艰苦劳作的制鞋车间,是一间面积2206平方米的非同一般的厂房,是这座占地3.5公顷的厂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间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厂房。
在这里,邓小平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新中国重要领导人的老一代革命家,并在周恩来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夏秋之际,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邓小平结束了在这里的艰苦劳作岁月后,走向巴黎,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邓小平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这段时间,对邓小平奠定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理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后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代伟人,伟大的人生道路从这里起步。话说当年,工厂向市政府提出书面报告,称生产急需人手要求招收中国工人,得到批准后,工厂招进了一批在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学子。 第一批进厂的中国青年达214名,其中有一名女青年。工厂的劳动强度和环境都极为艰苦。他们每周工作6天54小时,每小时工钱1法郎。晚上,他们在工厂对面专为中国工人搭建的简陋工棚里过夜,40多个铺位挤在一起。据《夏莱特移民史》一书介绍,中国青年工人的住宿与工作条件都不能令人满意,证据之一便是当年进厂的214名人员中,不久后便有119人辞职离去。到何处去了?到法国其他也需要劳动力的厂子里去了。邓小平除了在哈金森工厂工作外,还先后在6家法国工厂工作过。该书引用德国作家乌里·弗朗兹(Uli Franz)在其所著《邓小平传》中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他没有作为一个外国劳工在法国经受非人的生活环境,没有这段悲苦的经历,他将不可能成其为邓小平!”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邓小平也不改乐观的天性。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引用同邓小平同住一个木棚的郑超麟生前的回忆说:“晚饭后至睡觉前有2小时至3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大家闲谈、开玩笑。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这种在极为困难艰苦的状态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是邓小平最大的特点之一。《夏莱特移民史》同时指出,这些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法文原文为“工人学生”)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法文、数学、科技等知识。在蒂埃里古堡公学(Le Collège de Chateau-Thierry)就学的周恩来多次前来同他们接触。就是这些“工人学生”中,诞生了中国在国外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之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夏莱特和蒙塔尔纪是诞生中国革命伟大思想的熔炉之一,正是这些伟大思想催生了新中国!” (责任编辑: ) |
- 上一篇:留学法国名人——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
- 下一篇:留学法国名人——《围城》作者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