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留学

远景留学 > 法国留学 > 关于法国 >

留学法国名人——卫生部长陈竺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到法国留学?究竟有什么可学的?我心里有些想法,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述。现在,跟随着名人的足迹,我们也许可以找寻到这个答案:中国人留学法国究竟能够学到些什么?

 

医学家的求学路——陈竺

 

陈竺,中国卫生部部长。2000年10月至2007年6月 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7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 陈竺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较高造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获得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陈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留法时间: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任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并攻读博士学位,后做博士后研究。

 

居住城市:巴黎

 

留学故事:1984年,陈竺凭着优异的专业成绩和掌握英语、法语两门外语的优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赴法国担任外籍住院医生的人选,来到巴黎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一年后,他开始在这里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主修分子生物学。

 

这个欧洲最大的血液病研究中心,汇集了包括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让·道塞在内的一大批著名学者。陈竺所在的研究生班共有19名学生,来自非法语区的只有他一个。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的张志勤公参,曾与陈竺同期在法国留学。至今回忆起来,他仍对陈竺佩服不已,“他不仅仅是刻苦,而是全身心、全天候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时有同学不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拼命,背地里还送了他一个外号:学习疯子。“每周末,留学生都会在使馆教育处聚会,互相交流,也排解一下平日的寂寞,还可以免费理发、看中文报纸。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周末聚会。但陈竺很少去??他真是天生一块学习的料。”在第一年的考试中,陈竺就夺得全班第一。

 

陈竺的夫人陈赛娟也是一块学习的“料”。1986 年1 月,她“狠心”抛下不到两岁的儿子,来到陈竺在法国学习、工作的研究所,攻读细胞遗传学博士学位。最初,由于课题设计上的问题,陈赛娟的研究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夫妇二人决定冒险另辟蹊径。但由于导师不同意陈赛娟做其他课题,他们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在陈竺的实验室里加班加点。那段时间,中心的人都知道,“半夜还亮着灯的实验室,一定是陈的”。甚至连实验大楼的大门钥匙,都由陈竺掌管了很久,因为他们来得太早,走得又太晚。

 

当夫妇俩在新课题上大有进展的时候,导师却让陈赛娟把它交给一位新来的、自命不凡的美国人。但陈竺夫妇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开始了又一轮“地下工作”。半年后,美国人一无所获,而他们却写出了两篇论文,并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陈竺夫妇曾说:“我们一生中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飞机场。”了解他们的人知道,这句话里饱含着心理挣扎。

 

1987年,陈竺夫妇陪法国代表团访华。为了早点见到儿子,他们提前一天抵沪。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家时,儿子正在吃饭,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后又埋头吃了起来。“快叫爸爸、妈妈!”一旁的外公外婆催促外孙。3岁的孩子敷衍着叫了一声后,忽然想起外婆曾说“爸爸、妈妈明天会回来看你”,转而快乐地笑着说:“我明天就要到飞机场去接爸爸、妈妈了!”陈赛娟的眼泪“哗”地落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儿子。

 

在法国的两年多时间里,陈竺夫妇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合作发表了6篇论文,在白血病分子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法国同行誉为“具有突破性”。
平易近人的陈竺,做起工作来却是另一种姿态。“他总是能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举良说这话时,满脸写着钦佩。在2004年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谈判过程中,他目睹了陈竺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非典”过后,由于某些国际组织对中国卫生界提供的各种数据持怀疑态度,因而中国急需同世界卫生组织认同的国际性机构合作,以提升对流行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水平。凭借与国际同行良好的关系,陈竺首先与著名的巴斯德研究院取得了联系,建议对方与中科院合作在上海建立巴斯德研究所。

 

巴斯德研究院是由私人基金会支持、世界上最权威的细菌病毒研究机构,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非典”期间,该研究所第一时间派出专家与中国合作,共同研究对“非典”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责任编辑: )

    在线报名

    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课程顾问将与您联系,为您订制学习计划。

    免费咨询热线:010-6714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