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乌贝托艾科(UmbertoEco)在谈到意大利设计时不无自豪的说“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许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
二战结束时,意大利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40年代末的意大利设计还完全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义的大批量产品。进入50年代,意大利设计即开始实施"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1951年的米兰3年展向世界展示意大利已开始自己的设计运动,“艺术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Art)成为意大利设计师的新口号。
经过设计师们的努力,7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由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意大利甚至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生产方式既肯定了设计师的才能也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生活质量。
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征地方特色,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意大利的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味极浓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味极重的斯堪的那维亚设计。他们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等的综合体。与其它国家的设计师相比,意大利的设计师更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
将经久不衰的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建筑、巴洛克建筑、哥特式建筑充分融合,形成了现代意大利建筑。红色缓坡顶,厚实的墙体,拱形的门窗,精雕细琢的檐口,铁艺栏杆,亮丽、温暖的色彩,优雅又不失自然,柔和又独具魅力。这种建筑风格依托蓝天白云的秀丽自然风光,在世界建筑史的长河中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意大利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随自然地势引导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分别配以平台、水池、喷泉、雕像等,然后在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植物如黄杨、杉树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相生。由于地势高低差距很大,建筑师利用地势,使水由高至低,分别呈水瀑,水梯,在下面利用压力形成喷泉,在最底层汇聚为水池。精致的建筑中常有为欣赏水流声音而设置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来形成旋律。周围的花坛整齐对称,颜色清新自然,与建筑的明快色调形成一定的对比,能抓住人们的眼球。
纹理清晰的天然石材基座、大气典雅的米色墙体、跳跃活泼的艳丽屋顶带来的色彩丰富的三段式建筑,仿佛唯美的音符也在其间流躺,在日益同化的城市中引人注目与驻足,让人流连忘返。意大利人是幸运的,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气候、富饶充实的土地,连街边建筑都是一种美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