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就如一个双面人,既富有古罗马的延续的古城浪漫,又拥有超现代感的潮流时尚。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则巧妙地将两者完美结合,将一个真实的意大利缩影呈现在游人面前,惹得每日人流如织。
它究竟是从何处着手设计,它又是如何平衡古城与现代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在昨日的意大利馆的新闻发布会上,由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万达尼(Umberto Vattani)解析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美好的生活从广场得来
在意大利馆,一楼的最后一个展区被设计成一个封闭式广场,成为场馆中最核心的区域。意大利的音乐、时尚和建筑等文化元素在此完美融合。为何此处会想到以广场的形式呈现呢?
万达尼: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不应该只在家里,外面也应该有美好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家,我们会去哪些地方呢?去广场!相信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的城市都有非常著名的广场。在广场上,我们可以和朋友聚会,可以谈生意,可以喝咖啡看报纸,还可以在广场上骂街,这样会有很多人围观。因此,我们将“广场”搬到了意大利的场馆中。
美好的生活从广场上得来。为什么是广场,不能是商业中心呢?你们见到过一个男孩带女孩到商场里谈情说爱吗?谈情说爱的地方应该有个喷泉,有漂亮的雕塑。我们离开了家,来到广场上小憩。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广场,那么生活将变得非常枯燥。广场生活可以说是意大利多年来的生活缩影。
马可波罗之门
这扇门应该永远地敞开
一面象征着多个国家构成的西方世界,另一面代表着幅员广阔并具有灿烂文明的中国,被称为“世博会场地内最大雕塑”的“马可波罗之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万达尼:意大利馆的设计融合了孔子的思想,对美充满憧憬,和谐的愉悦和甜蜜的生活。如果我们只带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艺术品,会有一种封闭的感觉,但我们一直认为,设计应该包含开放的哲学理念。这扇门应该永远地敞开,才有利于我们的交流。我们没有带来一堵墙,而是一扇门。因为这扇门可以打开,可以交流,可以对话见面。这又符合世博会的另一个理念,中国想和世界交流,世界也愿意回到中国这个理念当中来。
场馆融合
意大利建筑在中国受欢迎
在世博会上,各国场馆争奇斗艳,既富有科技,又富有当地文化,而且相互交融。外国馆里有中国元素,中国国家馆及省市区馆里又借鉴了外国风格。
万达尼:我去看过中国馆第一层的省市区馆,其中一扇门一进入就可以看到天津馆。你们看到的天津馆是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来展示的。我们知道,在80年-100年之前,天津曾经居住着相当多的意大利人,他们也在当地建造了很多具有意大利风情的房子。这次天津市政府把这类建筑搬到世博会来,再次证明意大利建筑非常受中国人的喜欢。
保护旧城
新与旧之间取得好的平衡
意大利拥有的历史古城颇多,但在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过程中,历史古城的风貌未受到较大破坏,同样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之都,中国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
万达尼:保护旧城和新城发展,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事实上,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在欧洲也存在。欧洲很多城市中,古迹越来越少,被破坏或是被拆迁。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意大利在这一方面刚好相反。比如在罗马,一些博物馆可能都要关门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你在罗马可以在斗兽场里漫步,可以在露天广场里休息、谈情说爱,而这些建筑物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对古迹、旧城如何有效地保护也是一个很难的课题,需要政府重视,拿出决心,同时在新与旧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在这一方面,意大利拥有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他们具有保护城市的宝贵经验和智慧,能为世界上其他的城市提供帮助。